纏斗30年 最高法裁定為“兩個德力西” 之爭揭開終局曙光
|
 自1994年以來,中國電氣市場長期存在著“兩個德力西”的怪像。由胡成中創立的德力西集團作為行業龍頭,為捍衛自己的“名稱權”,多次訴諸行政和司法程序,要求“蹭名”的上海德力西開關及其子公司不得使用“德力西”字號,雙方糾紛持續近30年。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則行政裁定書為這場曠日持久的爭端揭開了終局的曙光。 1984年,樂清人胡成中在家鄉創辦求精開關廠,很快成為當地最大的低壓電器企業之一,后于1992年設立德力西電器公司和德力西電子元件廠,次年組建浙江德力西集團。1994年,德力西集團一位股東的同鄉、同學卻在上海設立德力西開關廠,隨后多年陸續在滬設立德力西裝潢、德力西企業發展等以“德力西”為字號的一系列企業。1999年,已升格為全國無區域企業集團多年的德力西集團迎來一項重大收獲——其注冊商標“德力西”、“DELIXI”被國家工商總局評為“馳名商標”。同年,德力西集團開始通過向行政主管部門投訴、向法院提起訴訟等方式,試圖解決“兩個德力西”給市場造成誤導、混淆的問題。經過多年交鋒,德力西裝潢、德力西企業發展等公司因違反誠實信用、公平競爭原則,在市場上對公眾造成欺詐或誤解,相繼被吊銷或變更他名。但由于種種原因,上海德力西開關廠卻“換湯不換藥”,更名為上海德力西開關有限公司依然存續。在此之前,德力西集團也在上海設立了子公司——上海德力西集團,兩個“上海德力西”并存令消費者更加迷目。更令德力西集團難以接受的是,上海德力西開關竟然于2014年投資設立了另一家全國無區域企業集團——德力西聯合開關集團。在通過行政程序未能解決問題后,德力西集團于2017年訴諸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的字號為“德力西”,“德力西聯合”與“德力西”二者均包含“德力西”,且“德力西”屬于不具有固定含義的臆造詞匯,而“聯合”則屬于顯著性較弱的固定詞匯,“德力西”與“聯合”相比,“德力西”在“德力西聯合”中的顯著性更高,“德力西聯合”相對“德力西”也未產生足以區分的新含義,故應認定“德力西聯合”與“德力西”二者構成高度相近的字號。德力西聯合開關集團“理應在成立時即知曉原告的企業名稱,其申請核準、登記與原告相同或近似的字號缺乏合理依據,在其與原告的企業名稱均不含行政區劃的前提下,均使用包含‘德力西’的字樣作為企業字號,極易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出判決后,德力西聯合開關集團不服,上訴至北京市高院。北京高院終審維持原判,德力西聯合開關集團仍不服,又以“二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為由,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提審改判。最高人民法院近日作出(2021)最高法行申7330號行政裁定書,認為德力西聯合開關集團的申請不符合法律規定,依法予以駁回。 德力西集團法務中心負責人表示,經過多輪司法審查,“兩個德力西”的是非黑白已經一目了然,德力西聯合開關集團拒不服從終審判決,又向最高法申請再審,純屬浪費司法資源。最高法的此次裁決有助于原審判決得以及早執行,同時進一步澄清了市場主體,鼓舞了德力西集團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信心。德力西聯合開關集團被北京知產法院、北京高院依法判決不得使用“德力西”字號,此次訴訟以德力西集團完勝結局。但德力西集團并未放棄追究德力西聯合開關集團的民事賠償責任,已向溫州中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同時,德力西集團追究上海德力西開關的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案也在上海普陀區法院審理中。最高法這一行政裁決的到來,無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